建设部、教育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06:04:20   浏览:866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建设部、教育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

建设部、教育部


建设部、教育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公  告
第204号

建设部、教育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76-2003,自2004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1.2(1)(2)(3)、4.3.4(3)、4.3.9(11)条(款)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三年十二月十八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产品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略论
-----兼谈对新证据规则关于产品侵权责任的理解

杭州商学院法学院 蒋林川 谢安华


摘要:产品侵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但长期以来的诉讼实践中,对产品侵权诉讼的举证分配存在很大的争议,其根源就在于对产品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理解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本文根据归责基本理论对产品侵权责任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的产品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严格责任归责。
关键词:产品侵权责任 归责 无过失责任原则 严格责任原则


一、前引
产品侵权是一种特殊侵权,产品侵权证明责任分配问题,历来都是学者们争议不止的论题,在实际的庭审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的把握也不尽相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出台以后,学者对《规定》第4条第6项关于“因缺陷产品置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的规定体现的产品侵权责任的举证问题的把握不尽相同,有观点认为《规定》第4条第6项是对产品质量侵权如何适用举证倒置的规定1,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该条款体现的并非举证倒置。2本文试从对产品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着手来对这一问题作一分析。
二、产品侵权责任的概念及构成
所谓产品侵权责任,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因产品存在缺陷而造成的死亡、人身伤害和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及其他损失时,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这里涉及到赔偿义务主体的问题。从我国《民法通则》第122条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产品质量纠纷的赔偿义务主体不仅仅只有生产者、销售者,如果是运输者、仓储者造成产品的缺陷,那么运输者、仓储者也应是赔偿义务的主体。但是,应当注意的是,两种赔偿义务主体是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前两者适用产品质量侵权赔偿关系,后两者则是该侵权赔偿责任由生产者、销售者承担以后的另一种求偿关系,这是一种运输者、仓储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违约责任。对于产品侵权责任来讲,其赔偿义务主体一般为生产者和销售者。因此,“受害人并不直接向仓储者、运输者请求赔偿,而是在销售者、生产者在承担了赔偿责任以后,对产品负有责任的运输者、仓储者有义务赔偿销售者、生产者的损失。”3本文主要的是对侵权关系进行分析。
产品侵权是特殊侵权,其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跟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有所区别。前文已然说明,根据我国法律,产品侵权责任的赔偿义务有两种,一是生产者,一是销售者。对于这两种赔偿义务主体而言,其对受害者进行赔偿之后,赔偿者就可以适用过错原则再进行责任的追究。那么,对于受害人进行赔偿时所适用的是什么样的归责原则呢?
三、产品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所谓归责,简而言之,即将责任以某种依据为判断标准归属于某主体,或者说,对于某主体来讲,以某种依据为标准,判断其某种责任是否成立、是否存在。从而可以认为,归责的任务是解决责任的依据问题,它并不等同于责任,责任是归责的结果,但归责的结果并不必然就是责任的产生。同时,由于归责解决的是责任的依据问题,也就是在法律价值判断范畴里的责任的“最后界点”问题,因此,归责应从主观意识因素出发,而不是以客观存在的损害事实、违法行为等方面为判识依据。因此,“归责”的定义,应当是:行为人因其行为和对象致人损害的事实发生以后,在法律的价值判断上以某种主观因素作为根据使其承担责任。4归责原则即归责的规则,它是基于一定的归责事由而确定责任成立的法律原则。
在我国产品侵权领域,很多学者认为,其所适用的是无过失责任原则,但是,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我国产品侵权责任应该是严格责任原则归责。
(一)无过错责任原则
在我国《产品质量法》中,对于产品生产者、销售者的责任的规定,许多学者认为是无过错原则。如杨立新先生认为:无论制造者、销售者有无过错,只要产品有缺陷并造成他人损害,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5又如庄洪胜、刘志新主编的《伤残鉴定与产品责任》一书中,认为我国具有产品责任适用无过错的严格责任原则的“社会、法律和政策基础”。6又如彭万林主编《民法学》也认为我国产品侵权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任。7
在论述是否就是实行无过错责任归责前,笔者认为应该先纠正一个错误。也就是这里所涉及到的一个重要概念:无过错与无过失。我们认为不应该用“无过错”这个提法,而应该是用“无过失”这个名词。因为即使法律不对一个不具有非难性的行为作出否定,也不应对一个受害者一方的故意自损行为作出保护的决定出来。也就是说,“过错”本身包括有故意与过失两种状态,那么法律不应对故意的行为不进行非难。所以,我们认为应该用“无过失”的提法。
我们再来讨论是否适用无过失责任归责。我们认为应从无过失责任的内涵及产品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来仔细分析。无过失原则不具有法律责任本来的含义,而只有“恢复权利的性质”,它着眼于对受害人的损害提供补偿。它的法律特征在于不考虑双方当事人的过失,也不能推定行为人有过失,也就是说,过失在这个原则中并不适用,这个原则不具有制裁不法行为并预防不法行为发生的作用。至于归责的要件也只是以因果关系作为其基本要件,也就是只要行为与结果有因果关系,也就可以认为责任的成立了,根本不用涉及到行为人的主观过失问题。因此可以说,无过失原则是“纯粹的客观归责”。8也就是说,即使是受害人的过失或不可抗力也不能认定为被告的免责条件,被告的责任的成立在损害事实的发生时只要因果关系存在就已经确认了,甚至不能以其他不可抗力作为免责条件。我国《民法通则》第123条规定:“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实际上我国的无过失责任只有这一法条规定的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责任,行为人要免除责任只能证明损害系受害人故意所为,哪怕是受害人过失所为,行为人也不可免责。无过失责任是一种加重责任,不能任意扩大其范围。而对于产品责任而言,责任者对其生产经营的缺陷产品负责,对缺陷产品造成之损害需承担赔偿责任,从这一点来讲,就是制裁不法行为。而且,在我国《产品质量法(草案)》第50条规定:“由于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生产者、销售者不承担赔偿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失造成损害的,可以减轻生产者、销售者的赔偿责任。”该规定在审议时被删去,原因是我国民法中已有类似规定。即《民法通则》第131条:“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以及最高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2条:“损害完全是因受害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应由自己负责。”虽然这两条规定是针对一般侵权行为而言,而缺陷产品损害是一种特殊侵权行为,因而如果受害者在形成损害时有过错,不能完全适用上述规定,而应有所区别,即如果受害人有轻微过失,生产者不能进行减轻责任的抗辨;如果损害完全是由受害人自己的重大过失等造成,而产品本身没有缺陷的,生产者完全可以提出免除责任的抗辨。虽然有这样的区别,但是我们认为其中的精神是不变的,也即,被告方可以就受害者一方的过错提出抗辨。这样分明就不是无过失责任归责了。所以对于国内许多学者坚持的无过失原则,笔者是不能认同的。
(二)严格责任原则
在我国也有学者认为我国产品责任法实行的是“严格责任原则”,但是却往往是将之与无过失责任原则等同起来,9在表述时往往用“无过失(严格)责任原则”,或者是“无过失责任,即严格责任”10。其实严格责任与无过失责任是有区别的。严格责任主要是英美法中采用的一个概念,近年来已被我国学者所吸收。按照普通法学者的解释,严格责任是指当被告造成了对原告的某种明显的损害,应对此损害负责。它主要考虑的是被告的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问题,当损害发生以后,如果形成了明显的责任根据和因果关系,就要确立被告的责任。但是,严格责任并不是绝对责任,并非绝对不考虑过错问题。“严格责任表面上不考虑被告造成损害是出于故意或能否通过合理的注意而避免损害,就可以确定被告的责任,实际上在这里采取了一种过错推定的办法,即从损害事实中推定被告有过错,但允许行为人通过证明损害是由于受害人的过失、第三人的过失和自然原因造成的而减轻或免除其责任。”另一方面,“从法律性质上说,严格责任保持了法律的惩罚、教育的功能,同时也能及时弥补受害人的损失。而无过失责任已丧生了惩罚和教育的功能……”。11所以严格责任是不能等同于无过失责任的。
除了和无过失责任的区别外,我们还有必要对严格责任原则与过错推定原则进行一番分析。所谓过错推定,是指在因果关系存在的基础上,根据法律规定或案件的具体需要,由审判人员推定行为人具有过错,若行为人不能提出反证推翻对其过错的推定,则应负侵权责任。12按照王利明先生的观点,过错推定有两种情形:一般过错推定和特殊过错推定。一般过错推定是指在被告能够证明他没有过错,他已尽到注意义务时,即可以推翻对其过错的推定;特殊过错推定是指被告必须证明有法定的抗辨事由的存在,才能表明自己是没有过错。据此,王利明先生认为,对于一般过错推定,我国民法通则并没有作出明文规定,而采取的是特殊过错推定,比如在我国民法通则第121条、122条、123条、124条、126条及127条。13我们认为,王利明先生认为的特殊过错推定实质上与严格责任并无差别。但我们认为在我国应当提倡用严格责任的提法,用以区分一般过错推定。因为在许多学者看来,所谓过错推定,指的就是一般过错推定。14而且,另一方面,我国许多学者认为产品责任法实行的是无过失责任,根据就在于他们将王利明认为的特殊过错推定中的法定抗辩事由理解为无过失责任区分于一般过错推定的特征。虽然本文并不赞同这种理解,但是为了平衡二者之间的差距,我们提倡应当用“严格责任”的提法替代“特殊过错推定”的提法。
英国学者认为,严格责任,是指一种比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而应负责的一般责任标准更加严格的责任标准。15在严格责任里,仍有一些有限的对责任的抗辩理由可以援引,但当事人已尽到合理的注意不能作为抗辩的理由。被告方想要抗辩成功,必须证明有法定的抗辩事由的存在才能被免责。也就是说,严格责任是比过错推定责任要求更高注意义务的责任。这些注意义务是由法律来规定的。被告即使能够证明了自己已经尽到了一般的注意义务还不能免责,还必须证明法律规定的事由的存在。从立法技术来看,“各国立法例多承认行为人得提出特定抗辨或免责事由”。在产品责任法来讲,这些免责事由就是《产品质量法》第41条第2款规定的三个事由,以及在《民法通则》第132条:“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2条:“损害完全是因受害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应由自己负责。”当然,前面我们已经有过阐述,对于后面这两个规定中的受害人的过错,必须是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如果是一般的过失,也是不能构成被告方的免责条件的。综合来讲,在严格责任归责中,生产者必须证明下列情形之一才能免责:1,未将产品投入流通;2,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3,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4,受害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
实际上,上述四种情形的内涵就是认为行为人没有过错。第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就证明了造成受害人损害的产品不是该生产者的,则该生产者没有过错;16第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则证明了产品在投入流通领域前是没有缺陷的,而在此后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产生的损害,当然不可归责于生产者;第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这是当时现有的科技水平所造成的,不是人为的限制或缺陷,法律不应对之进行非难;第四,受害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即使采取了更高度的预防措施也不能避免,这就不能对生产者进行制裁了。
我们还可以结合法律功能来分析为什么说我国产品责任法实行的是严格责任而不是无过失责任。我们认为我国产品责任法对于行为人的责任规定是制裁性质而不是对受害人进行补偿的性质。因为如果是补偿的话,则,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受害人受到了产品的损伤,生产者除了成功地证明了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行为引起的以外,就应当进行补偿,而不是只有在生产者不能举证免责时才进行赔偿;实质上,令生产者在无法举证免责时承担赔偿责任,和前文分析的精神一致,就是从这一点上推定生产者的过错。另一方面,在实行补偿制度的情况下,生产者就应当得到因其补偿而付出的损失的弥补,或者说,实行补偿制度应当是在能够使损失社会承担化的条件下,这样生产者才得以弥补因补偿而付出的损失。否则,生产者本身没有过错却令其利益减损,是不符合法律的公平精神的。而在这一点上,我国产品责任法并没有实行损失社会化的制度(比如强制生产者进行责任保险), 所以我们认为我国产品责任法对生产者的责任规定是制裁性质的。另一方面,制裁是一种非难行为,它应该是对行为人的过错而进行。上面我们已然分析了产品侵权具有过错,那么,产品侵权责任就应该是制裁性质的责任了。综上看来,产品责任法的归责原则是严格责任原则,而不是无过失原则。
通过对以上四种归责原则的分析,我们认为,我国现行法律关于产品责任的归责,实行的是严格责任原则。它既能保持了法律的惩罚、教育的功能,同时也能及时弥补了受害人的损失。
四、对新证据规定关于产品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的理解
以上我们已经分析,我国产品侵权责任实行的是严格责任原则,从而,我们认为,在产品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中,过错应该是一个要件。从这一原则看来,其实质就是,在被告方无法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进行举证成功的情况下,如前文阐述,认为其具有过错,从而承担侵权责任。不过,作为受害人仍然要承担侵权行为的违法性、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三个要件的证明责任;若受害人举证不能就应当承担败诉风险。对于“行为人的主观过错”要件则不要求受害人进行举证,而是在受害人对前面三个要件的举证成功时,先行假定责任成立;此时,行为人想要免除这个责任,则要对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证明责任。若举证成功,则原先假定成立的责任不能成立;否则承担败诉风险就是行为人了。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认为,行为人的举证是“主观过错”要件的否定,只不过比较特殊的是,这一否定是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当然,如果行为人能在前面三个要件中任何一个进行否定时,法官也可以认为责任不成立了,此时也就无所谓认为被告方具有过错了。
据此,我们认为,对于产品侵权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实行的是举证责任倒置,实行倒置的责任构成要件是“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即由行为人就自己没有过错承担证明责任。当然,在实际诉讼中,对于受害人来讲,真正难以举证的是两个方面的要件事实,一者产品存在缺陷;二者,缺陷产品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许多学者认为,应当在这两个方面也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但这只是学者建议,新证据规则中并没有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倒置。


1 见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建明在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及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起草说明。
2 见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67页
3 杨立新著《民商法判解研究》第五辑,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5页
4 笔者认为,即使是无过失责任,也是从主观要素的分析出发的。
5 见杨立新著:《民商法判解研究·第五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5页。
6 见庄洪胜、刘志新主编《伤残鉴定与产品责任》,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05-107页。作者将无过错原则与严格责任原则混同起来,严格来讲二者应该是不同的归责理论,下文将有阐述。
7 见其主编该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 见王利明著:《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7-78页。
9 如孙波在其《完善我国产品责任法之思考》(载于《政法论坛》2001年第1期)一文中有这样的表述:“故严格责任原则使生产经营者承担的是一种不论其有无过错,只要产品存在缺陷而使他人造成损害,就必须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在笔者看来,这分明就是无过失责任原则。
10 当然有人用的是“无过错责任”的提法,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应该用的是“无过失责任”。
11 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二辑,第22页;转自王利明著:《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51页。
12 见王利明著:《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9页。
13 见王利明著:《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8页。
14 如在李双元、温世扬著:《比较民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25页中有论述:“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是不可等同的,因为过错推定以考虑加害人的过错为前提,……但严格责任不仅无须受害人举证加害 人的过错,而且加害 人不得以无过错为抗辩理由。”从这一论述来讲,我们认为李、温二人认为过错推定就是王利明所认为的“一般过错推定”,而严格责任指的就是特殊过错推定。
15 转述自李双元、温世扬著:《比较民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24页。
16 也有学者认为未将产品投入流通即是未在市场供消费者选购,不适用产品质量法规定,以此认为是作为免责情形的理由(见刘文琦著《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比较研究》第168页)。

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审计署、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公布第三批取消的各种基金(资金附加收费)项目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经贸委 国家计委


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审计署、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公布第三批取消的各种基金(资金附加收费)项目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经贸委 国家计委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
产建设兵团: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决策,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中发〔1997〕14号)精神,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扩大内需,改善有
效供给,经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批准,并报经国务院同意,决定公布第三批取消的各种基金(资金、附加、收费,下同)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批公布取消的各种基金项目,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未按国家规定报经国务院或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越权设立的各种基金,以及虽按国家规定程序报经批准设立,但已不适应目前经济发展要求,应停止征收的各种基金,共计73项(具体
项目详见附件)。
公布取消的各种基金项目,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停止执行。其他地区和部门已出台征收的基金项目,凡与本通知公布取消的基金项目相类似的,一律参照本通知规定予以取消。
二、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做好公布取消的各种基金项目在本地区、本部门的落实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执行或变相拖延执行。对已取消的各种基金项目,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有权拒交。
取消各种基金项目后,有关事业发展出现的资金缺口等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应予以妥善解决和处理。
三、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减轻企业负担办事机构要组织专门力量对本通知公布取消的各种基金项目进行专项检查。对不按规定取消各种基金项目的地区和部门,一经发现,应责令将其非法所得退还缴费单位和个人,对确实无法清退的非法收
入,一律没收上缴中央财政。同时,要按规定追究有关地方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四、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发〔1997〕14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未经国务院或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一律不得自行设立各种基金。
五、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于1999年11月30日前,将落实本通知的有关情况函告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审计署、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

附件

第三批取消的各种基金(资金、附加、收费)项目
-----------------------------------------------------------
|收费部门或地方|序号| 项 目 | 文 件 依 据 |
|-------|--|----------------------|-----------------------|
|国家国内贸易局|1 |商业网点建设费 |内贸市字〔95〕200号 |
|-------|--|----------------------|-----------------------|
|国家电力公司 |2 |电费、电度表保证金 |能源经〔89〕561号、电力部综合〔97〕1号|
|-------|--|----------------------|-----------------------|
|国家煤炭工业局|3 |煤炭生产发展专项基金 |价重字〔90〕635号 |
|-------|--|----------------------|-----------------------|
| |4 |自来水增容费 |津价管字〔92〕201号 |
| |--|----------------------|-----------------------|
|天 津 |5 |城市道路建设附加费 |津价费字〔93〕8号 |
| |--|----------------------|-----------------------|
| |6 |小汽车摩托车专控附加 |津政办发〔92〕67号 |
|-------|--|----------------------|-----------------------|
| |7 |技校互助发展基金 |冀计经社〔93〕20号 |
| |--|----------------------|-----------------------|
|河 北 |8 |控购商品附加 |冀控字〔88〕31号、冀政〔92〕81号 |
| |--|----------------------|-----------------------|
| |9 |粉煤灰综合利用专项资金 |河北省政府令1991年第62号 |
|-------|--|----------------------|-----------------------|

| | |地方教育附加费(指向区外销售原油、成品油、液| |
|内蒙古 |10| |内政发〔95〕120号 |
| | |化气、电力征收的部分) | |
|-------|--|----------------------|-----------------------|
| |11|协作煤资金 |晋政发〔89〕9号 |
| |--|----------------------|-----------------------|
| |12|专控商品附加费 |晋政发〔88〕82号 |
|山 西 |--|----------------------|-----------------------|
| |13|商业网点建设费 |晋政发〔91〕88号 |
| |--|----------------------|-----------------------|
| |14|煤城建设基金 |晋政发〔93〕65号 |
|-------|--|----------------------|-----------------------|
|辽 宁 |15|林业开发建设基金 |辽政办发〔87〕171号 |
|-------|--|----------------------|-----------------------|
| |16|地方新购车附加费 |吉政发〔95〕65号 |
| |--|----------------------|-----------------------|
|吉 林 |17|道路桥梁附加 |吉政发〔85〕11号 |
| |--|----------------------|-----------------------|
| |18|育苇基金 |吉价字〔94〕63号 |
|-------|--|----------------------|-----------------------|
|黑龙江 |19|专控商品附加费 |黑财综字〔93〕第186号 |
-----------------------------------------------------------

第三批取消的各种基金(资金、附加、收费)项目
-------------------------------------------------------------
|收费部门或地方|序号| 项 目 | 文 件 依 据 |
|-------|--|----------------------|-------------------------|
| | | |沪府发〔1997〕4号、沪财企二〔1997〕 |
|上海 |20|旅游发展附加费 | |
| | | |11号、沪税外分业〔1997〕5号 |
|-------|--|----------------------|-------------------------|
| |21|购置(国产、进口)小汽车调节金 |浙控字〔98〕9号、浙控字〔99〕1号 |
| |--|----------------------|-------------------------|
| |22|旅游发展统筹资金 |浙政〔97〕8号、浙政办发〔98〕300号 |
| |--|----------------------|-------------------------|
| |23|购置大、小客车调节金 |浙江甬财政控〔99〕168号 |
|浙 江 |--|----------------------|-------------------------|
| |24|城市交通管理设施费 |浙江温政办〔97〕74号 |
| |--|----------------------|-------------------------|
| |25|新增小型客车计划额度单竞购费 |浙江温政会议纪要办〔98〕15号 |
| |--|----------------------|-------------------------|
| |26|旅游附加费 |〔93〕浙财综51号、〔93〕浙价发42号、 |
| | | |杭直税〔93〕572号 |
|-------|--|----------------------|-------------------------|

| |27|燃煤附加 |皖计字〔95〕563号 |
|安 徽 |--|----------------------|-------------------------|
| |28|控购附加 |皖政〔92〕27号 |
|-------|--|----------------------|-------------------------|
| |29|专控商品附加 |赣府发〔93〕23号 |
|江 西 |--|----------------------|-------------------------|
| |30|粉煤灰综合利用开发基金 |赣府发〔88〕71号 |
|-------|--|----------------------|-------------------------|
|江 苏 |31|小汽车、大轿车消费附加费 |苏财控〔94〕1号 |
|-------|--|----------------------|-------------------------|
|山 东 |32|专控商品附加费 |鲁价涉字〔92〕76号 |
|-------|--|----------------------|-------------------------|
|湖 北 |33|专控商品调节基金 |鄂政发〔92〕18号 |
|-------|--|----------------------|-------------------------|
| |34|新车交通建设费 |湘政发〔95〕6号、湘价费字〔95〕68号 |
| |--|----------------------|-------------------------|
| |35|通讯设施建设基金 |湘政发〔93〕3号、湘政发〔93〕9号 |
|湖 南 |--|----------------------|-------------------------|
| |36|种子风险基金 |湘政办发〔95〕7号、湘农业〔95〕种管字153号|
| |--|----------------------|-------------------------|
| |37|土地开发基金 |湘发〔97〕10号 |
-------------------------------------------------------------

第三批取消的各种基金(资金、附加、收费)项目
-------------------------------------------------------------
|收费部门或地方|序号| 项 目 | 文 件 依 据 |
|-------|--|----------------------|-------------------------|
| |38|控购调节基金 |湘控购字〔92〕1号 |
|-------|--|----------------------|-------------------------|
| |39|医疗卫生发展基金 |粤卫字〔92〕348号 |
| |--|----------------------|-------------------------|
|广 东 |40|社会养老保险共济基金 |粤潮府〔94〕48号 |
| |--|----------------------|-------------------------|
| |41|佛山大堤代劳金 |粤府函〔87〕191号、粤佛府〔95〕11号 |
|-------|--|----------------------|-------------------------|

| |42|优待金 |桂政发〔99〕53号 |
| |--|----------------------|-------------------------|
| |43|漓江交通基金 |桂政办〔92〕419号 |
| |--|----------------------|-------------------------|
| |44|用地交通基金 |桂政发〔94〕27号 |
| |--|----------------------|-------------------------|
| |45|新增车辆基金 |桂政办发〔95〕5号 |
| |--|----------------------|-------------------------|
| |46|港口建设基金 |桂政办〔93〕90号 |
|广 西 |--|----------------------|-------------------------|
| |47|邮电通信建设资金 |桂政发〔88〕83号 |
| |--|----------------------|-------------------------|
| |48|地方电力建设基金 |桂水电财字〔92〕41号 |
| |--|----------------------|-------------------------|
| |49|建材工业发展基金 |桂政发〔90〕124号 |
| |--|----------------------|-------------------------|
| |50|容县供水工程建设费 |桂价房函〔97〕234号 |
| |--|----------------------|-------------------------|
| |51|专控商品附加费 |〔89〕桂控购字3号、桂政办〔92〕152号 |
|-------|--|----------------------|-------------------------|

| |52|(石化)科技发展基金 |〔90〕云化科字第481号 |
| |--|----------------------|-------------------------|
| |53|(煤炭)多种经营开发基金 |〔92〕云煤发字第104号 |
| |--|----------------------|-------------------------|
|云 南 |54|茶叶生产扶持费 |云政发〔94〕2号 |
| |--|----------------------|-------------------------|
| |55|种子价格调节基金 |〔92〕云农(种)联字第27号 |
| |--|----------------------|-------------------------|
| |56|农副产品风险基金 |〔90〕云经财字第140号 |
|-------|--|----------------------|-------------------------|
|贵 州 |57|新增车辆公路建设费 |黔府办发〔95〕79号 |
|-------|--|----------------------|-------------------------|
|四 川 |58|石油基金 |川办函〔89〕149号 |
-------------------------------------------------------------

第三批取消的各种基金(资金、附加、收费)项目
-------------------------------------------------------------
|收费部门或地方|序号| 项 目 | 文 件 依 据 |
|-------|--|----------------------|-------------------------|
| |59|中小水电建设基金 |川计经〔89〕能191号 |
| |--|----------------------|-------------------------|
| |60|森林资源专项资金 |川材计〔93〕318号 |
| |--|----------------------|-------------------------|
| |61|农用化学工业发展基金 |川计经〔90〕366号 |
| |--|----------------------|-------------------------|
| |62|专控商品附加 |川办发〔91〕102号 |
| |--|----------------------|-------------------------|
| |63|林业发展基金 |川林财〔82〕202号 |
| |--|----------------------|-------------------------|
| |64|企业扶持基金 |川办发〔85〕49号 |
| |--|----------------------|-------------------------|
| |65|电网地方附加费 |川价函〔98〕209号 |
| |--|----------------------|-------------------------|
| |66|农电大修基金 |川价字〔91〕158号 |
|-------|--|----------------------|-------------------------|

|陕 西 |67|专控商品附加 |陕政办发〔94〕81号 |
|-------|--|----------------------|-------------------------|
|甘 肃 |68|控购商品附加费 |甘政办发〔93〕43号 |
|-------|--|----------------------|-------------------------|
|青 海 |69|特别消费品附加费 |青政〔88〕11号 |
|-------|--|----------------------|-------------------------|
|宁 夏 |70|计划生育基金 |宁计生发〔91〕79号 |
|-------|--|----------------------|-------------------------|
| |71|控购商品附加费 |新政办〔89〕65号 |
| |--|----------------------|-------------------------|
|新 疆 |72|消防设施购置基金 |新政发函〔92〕14号 |
| |--|----------------------|-------------------------|
| |73|甘草资源保护开发基金 |新政办〔89〕182号 |
-------------------------------------------------------------



1999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