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总政治部关于加快第三批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安置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6:20:54   浏览:825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民政部、总政治部关于加快第三批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安置工作的通知

民政部 总政治部


民政部、总政治部关于加快第三批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安置工作的通知
民政部、总政治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各军区、各军兵种、各总部、国防科工委、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并武警部队政治部:
第三批军队离退休干部自一九八七年纳入国家安置建房计划后,各地人民政府和各部队党委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克服困难,努力工作,截止今年六月底,已建住房××万套,交接安置了××万人,占计划数66%。部分省、 市和部队已完成交接任务。但有些省、市建房和交接工作进展
缓慢,有的部队离退休干部接到进住通知后未能按时报到,全国还有近××万人尚未交接。因此,必须加快第三批军队离退休干部的安置步伐,力争今年基本结束。明年全部完成。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采取有力措施,抓紧住房建设
为确保按时结束第三批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工作,各地人民政府要集中力量,加快建房速度。凡一九八九年以前拨给建房经费的(包括军队承建的),今年年底应全部竣工交付使用。一九九○年下达的建房任务,明年上半年要全部完成。同时对离退休干部自建自购住房、家属单位代建住
房的,要进行一次检查,没有落实的,要尽快落实。
对第三批军队离退休干部的住房,各地必须按国家下达的任务,如数建成。对建成的住房要进行一次质量检查,不能进住的,应进行维修或重建。国家下达的附属建筑面积,要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的范围和比例修建。干休所要建立生活配套设施;离退休干部分散安置的,应选择适当地点
修建活动服务场所。对建房经费,要严格实行包干责任制。
二、实行多种办法,加快交接速度
各地区和各部队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式,加快交接进度。凡住房已经建成并具备进住条件的,各地民政部门要及时发出进住通知书。要积极推行成批交接办法,即军地联合办公,由部队将移交事宜通知离退休干部,地方安置部门对离退休干部的有关材料进行复核,并与离退休干
部谈话,在军地共同做好老干部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办理交接。
对易地安置,特别是对高原、沙漠和边防海岛等艰苦地区的离退休干部,各地要优先接收安置。不需建房的离退休干部和原铁道兵、基建工程兵的离退休干部要在今年内交接完毕。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提前落实好随迁配偶、子女工作安排和转学等事宜。
各部队对接到进住通知的离退休干部,要进行一次清查,凡未报到的,要积极动员他们按期报到。有特殊情况需缓交的,务必将情况通知有关民政部门。对发出进住通知书后三个月不报到或部队无回音的,各省级民政部门要将人员名单及情况报民政部安置司和总政老干部局。
三、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妥善处理交接安置的有关事宜
各地要按照国家下达的安置计划人数和审定的安置去向、建房方式,接收军队离退休干部。个别离退休干部因病重住院(含狂躁性精神病患者)等特殊原因,在明年底尚不能交接的,由省级民政部门和军队大单位政治部老干部局报民政部安置司和总政老干部局,可暂缓交接,但不变动批
次,今后仍按第三批的有关规定办理交接。离退休干部的住房,务必专房专用,已挪用和占用的住房,要在今年十月底以前腾出。因病故等原因空出的住房可由军地协商安排其他同职级离退休干部。
在交接工作中,各地要严格按照民政部、总政治部的规定结算各种经费,不得擅自收取标准外经费。擅自收取的,要追究责任。
各部队对纳入安置计划的离退休干部,不得违犯有关规定提职提级。发现擅自提职提级的,原部队要予以纠正,民政部门仍按原职级接收安置。对离退休干部的历史遗留问题,应在移交前抓紧处理的,不要带到地方,已移交地方安置,其遗留问题未处理好的,由原部队妥为处理。
四、切实加强领导,军地密切协同
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政府安置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各地人民政府和各部队党委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级退伍军人和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要及时研究解决建房和交接安置中的重大问题,其办公室应及时督促检查,保证工作落实。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分工,各负其责,
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落户、医疗、物资供应、随迁配偶子女工作安排等工作。
各部队党委和政治机关要做好安置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离退休干部顾全大局,自觉服从组织决定。同时要按照政策规定,从实际出发,认真解决好离退休干部的实际问题。要严格纪律,对个别经教育帮助仍不服从组织决定、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报到者,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以保
证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
军地双方要密切配合。加强交接的组织工作。对本省、市的交接工作,民政厅(局)和省军区政治部要共同研究,作具体安排部署。对交接任务重、疑难问题多的地区,省级民政部门和当地驻军政治机关应组成联合工作组,现场办公。军地双方组织要互相支持,互相体谅,共同努力,圆
满完成第三批军队离退休干部交接安置任务。第三批离退休干部交接工作完成后,各省级民政部门和军队各大单位政治部要分别向民政部、总政治部写出专题报告。



1991年8月27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促进就业法律的制定及修法建议

张喜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十周年,对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典关于促进劳动就业方面的规定基本上是沿用了建国以来形成的就业方针,尽管如此,这些规定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其中有经济转型企业改革的必然原因,同时也有法律保障不利的问题。特此笔者提出一些关于促进就业修法的一些粗浅建议。

  一、政府应当承担促进就业工作的主要责任

  劳动法规定:“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国家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这些规定无论从行文上还是在可操作性方面都显得十分的空洞,只是一种倡导性的条款;这就难怪某些地方政府,有的时候或在有的阶段忽视促进就业工作甚至是做一些促进失业的工作;因为现行劳动法对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没有责任性的规定。建议修改劳动法典,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规定,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应当承担起促进就业的责任之原则要求,增加政府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法律责任,更好地指导和约束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以科学的发展观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对政府造成企业裁减员工的行为以及促进就业不利的行为,做出明确的法律制裁之规定。

  二、明确对企业安置富余人员就业和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鼓励措施

  现行劳动法典对鼓励企业、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拓展经营增加就业和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已经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是,实践中却没有很好地得以执行,据报道称,中央政府制定的一些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和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的就业优惠政策,在有的地方百分之八十都没有有效落实。建议修法,明确这些规定即对企业增加对失业人员录用的,对劳动者成立合伙制企业自主就业的,政府须制定鼓励或扶植政策,给予适当减免税收。修改劳动法典不但应有鼓励政策的原则性规定,更重要的还必须有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这些鼓励性规定不作为的法律责任之规定。再者,对企业经济裁减人员应当明确规定其对被裁决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或再就业补偿的责任,从减少失业方面促进就业工作。

  三、增加保障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保障的力度

  现行劳动法典总则规定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也做出禁止就业歧视的规定。但是,在劳动法典实施十年的情况分析,我国的劳动就业歧视不是比劳动法之前少了而是更多了,除了有性别歧视、还有相貌歧视、身高歧视、年龄歧视、地域歧视,甚至出现了个人隐私如乳房大小方面歧视等等,堪称五花八门。有企业在招工中的歧视、也有政府方面录用人员时的歧视。这些千奇百怪的就业歧视现象,业已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消灭这些歧视现象的最终手段应当是法律。可惜,现行的劳动法典虽然有就业歧视禁止性规定,却没有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法律责任之规定,即就业中的歧视行为是很难得到法律制裁的。因就业歧视而发生的争议,按照现行劳动法几乎不能依照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程序予以纠正。因此有必要修改劳动法典,对一切歧视侵犯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包括经济方面的责任、行政方面的责任甚至的刑事方面的责任。因歧视而发展的纠纷纳入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
  最后,提请修法时注意条款行为的表述和逻辑。例如现行劳动法典第十三条:“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这样的表述有两性群体争夺就业权之嫌,从立法的角度应当表述为劳动者的就业权平等而不是两性之间的平衡问题。第十二条已经表述了“劳动者就业”不因“性别”“不同而受歧视”,此条之“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则是重复。另外,“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这里的“除”……“外”之句型,不是很恰当。在书面语中若能用“除”一个字,就完全可以准确表达意思,又符合语言经济学的理论。或者用 “……除外”也不至于引发歧义。第十四条“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退出现役的军人的就业,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残疾人”改为“不完全劳动能力者”,更易于这类特殊人群接受且有更大的涵盖面;“少数民族人员”改为“非汉族人员”更够体现民族平等原则;“退出现役的军人”是一个错误的用词,应当改为“军队退役人员”。建议此条规定为:国家对不完全劳动能力者、非汉族人员、军队退役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做特别规定,其就业权利依法得到保障。




市政府批转市规划局等四部门《南京市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标志设施设置准则(试行)》的通知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


市政府批转市规划局等四部门《南京市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标志设施设置准则(试行)》的通知




二OOO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宁政发[2000] 27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政府同意市规划局等四部门拟定的《南京市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标志设施设置准则(试行)》,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京市户外广告设施和
招牌标志设施设置准则(试行)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江苏省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南京市户外广告和标志容貌管理暂行规定》、《南京市城市道路设施管理条例》、《南京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适用于主城范围内设置的各类户外广告设施(以下简称户外广告)和招牌标志设施(以下简称招牌标志)。

第三条 本准则所称户外广告,是指利用建(构)筑物或地面设置的用于发布广告信息的广告牌、灯箱、霓虹灯、电子显示牌(屏)、实物造型等。

第四条 本准则所称招牌标志,是指在建(构)筑物上或其所属的用地范围内设置的用于表示名称的店招牌匾、灯箱、霓虹灯、字体符号、指示性设施(城市公共设施的指示性标志除外)等。

第五条 设置户外广告和招牌标志应做到位置适当,比例协调,外形、风格、尺度与周围环境、建筑和谐统一。

第六条 严格控制在建筑和环境景观良好的地段以及非商业地段设置户外广告。

第七条 设置户外广告和招牌标志应兼顾白天美化,夜间亮化的视觉效果。

第八条 设置户外广告和招牌标志,不得影响交通安全、损害市政公用设施、妨碍市民生活。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一)国家机关办公场所;
(二)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点、优秀近现代建筑、纪念性建筑、标志性建筑及其控制地带;
(三)高度在5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主楼);
(四)城市广场范围内;
(五)道路(含广场)交叉口自切点起30米范围内;
(六)城市公共绿地、道路绿地;
(七)河道保护线范围内;
(八)城市桥梁(含人行天桥、跨线桥)桥体;
(九)各类线杆、塔;
(十)宽度不足3米的人行道;
(十一)在道路上设置异型广告(含实物造型)的;
(十二)车行道内或跨越车行道的;
(十三)各类地名牌、路名牌、交通指示标志;
(十四)坡屋顶建筑的顶部;
(十五)危房及其它可能危及安全的建筑和设施;
(十六)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视线走廊;
(十七)市政府规定不得设置的其它区域。

第十条 严格控制占用现有道路路幅设置户外广告。
在经市政府批准可设置的地段占用人行道设置户外广告的,其相隔间距不得小于100米;户外广告板面底部距离地面不得小于2.5米;柱脚退让路牙的距离应在0.5一0.7米之间;板面的垂直投影不得超出路牙。

第十一条 严禁在旧城区范围内设置高杆广告。
高杆广告应设置于城市外围开阔处。沿道路两侧设置的高杆广告一般应为双面板式,在道路之间的多边形地块上或距道路较远处可设置三面板式,高杆广告板面的垂直投影距城市道路、公路边线不得小于10米。

第十二条 户外广告板面应和所依附的建筑物、相邻道路保持协调的关系。设置于建筑物顶部的户外广告应和其外墙持平行。

第十三条 在建筑顶部设置户外广告,其板面底部与女儿墙顶部的距离,属24米以下建筑的,不得大于0.3米;属24米以上、50米以下建筑的,不得大于0.5米。

第十四条 在建筑物顶部设置板式户外广告,其高度一般控制为:建筑高度在4米以下的,严格控制设置户外广告,确需设置的,板面高度不得超过2米;建筑高度超过4米,不超过12米的,板面高度不得超过3米;建筑高度超过12米,不超过24米的,板面高度不得超过5米;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板面高度不得超过6米。户外广告的长度应与上述高度相协调。

第十五条 严格控制在住宅顶部或高层住宅的裙房顶部设置户外广告。确需设置的,不得影响住户的采光和日照,并应事先取得相关住户的同意。

第十六条 在同一幢建筑顶部设置户外广告,其板面一般不得超过两个朝向。

第十七条 在建筑物顶部设置户外广告,其板面不得超出建筑的外墙面。

第十八条 在建筑物顶部禁止迭加设置户外广告。

第十九条 新设户外广告不得对已有户外广告的主视角造成遮档。

第二十条 禁止遮档建筑物外墙面设置户外广告。确需在商业建筑外墙面上镶嵌小型户外广告的,应在单体设计时统一安排。有大面积实墙的部位可允许设置尺度适中的户外广告。

第二十一条 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其它商业用房在进行单体设计时,应预留设置招牌标志的位置。

第二十二条 沿建筑物外墙面设置招牌标志,应力求造型、色彩与主体建筑协调,形式轻巧,尽量避免遮档建筑立面。提倡直接镶嵌字体符号、设置霓虹灯设施或垂直于墙面设置板块状招牌。

第二十三条 垂直于建筑物外墙面设置招牌标志的,其外沿距离建筑物的外墙面不得大于2米,下沿距离地面不得小于4米,上沿不得超出女儿墙顶或屋面糖口,除特殊造型外,其厚度不得大于0.4米。

在同一建筑物上设置两块以上垂直于建筑物外墙面的招牌标志,其间距不得小于建筑物长度的1/3。

第二十四条 平行于建筑物外墙面设置招牌标志,属二层以上建筑的,应设置在二层窗台线以下;属一层建筑的原则上应设置在女儿墙顶或屋面檐口以下,特殊情况可允许适当升高。

除特殊造型外,招牌标志的厚度不得大于0.4米(悬挑建筑自悬挑部分的外墙起算)。连续设置招牌标志的,其高度、厚度应做到整齐统一。沿建筑转角设置的,应与建筑外墙面平行。禁止遮档窗户或在二层以上楼层之间的窗间墙上设置招牌标志。

第二十五条 沿建筑物外墙面设置招牌标志,应直接与建筑物连接,不得落地设置支撑物。

第二十六条 在50米以上的建筑物顶部设置招牌标志,只能采用独立字体,不得做实体底板,且每幢建筑物只能设置一个楼字名称。

第二十七条 在消防通道上空设置招牌标志的,其板面底部距地面必须大于4米。

第二十八条 设置招牌标志,应符合本准则第十二条至第二十条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九条 市区绕城公路范围以外的地区比照本准则执行。各县可参照本准则制定有关管理规定。

第三十条 本准则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南京市规划局
南京市市容管理委员会
南京市市政公用局
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