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民政府驻外办事处固定资产管理暂行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2 23:11:24   浏览:826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南京市人民政府驻外办事处固定资产管理暂行规定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


南京市人民政府驻外办事处固定资产管理暂行规定
南京市人民政府


总则
一、为了进一步理顺市政府驻外办事处固定资产管理关系,防止资产流失的闲置,便于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充分发挥现有固定资产的实有效能,市政府驻外办事处固定资产由市政府委托市驻外机构管理服务中心实行统一管理。
二、市政府驻外办事处固定资产管理包括:市政府基建拨款、基建借款、专用拨款、专项借款、专用基金、业务经费、其他投资及办事处其他资金购建、或通过无偿调入、接受捐赠等形成的各种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土地、房屋建筑物、车辆、办公设备和用品及其他固定资产等。
三、固定资产的起点标准,按照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价在2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价在500元以上,且耐用时间都在一年以上。单价不满固定资产起点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财产,也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不足上述固定资产标准
的财产,作为低值易耗品管理。
四、实行固定资产登记制度。按照国家制订的资产目录,并区别固定资产的用途和使用情况分类进行登记。对于在用、库存、对外出借、出租、投资、联营、集体和个人承包等固定资产均作为登记内容,并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台帐和实物帐卡,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五、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添置、验收、保管、使用、维修、转让、报废和定期清理等管理制度。财会部门一般只设固定资产总帐,财产管理部门设总帐和明细帐,各办事处设明细帐,建固定资产卡片。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明确分工,严格手续,定期对帐,并列入年度财务报表中。
六、市政府办公厅和市驻外机构管理服务中心每两年一次对各驻外办事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审计,市财政局、审计局按上级统一部署进行审查。驻外办事处主任调离前应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七、各驻外办事处要认真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对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情况、纠纷、争议要及时上报,维护市有资产的完整和合法权益。

大型固定资产管理
八、根据市财政局《关于颁发南京市人民政府驻外办事处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宁财行[1992]263号),凡驻外办事处固定资产单价在5000元以上的,作为大型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九、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单价在5000元以上的固定资产由市驻外机构管理服务中心委托驻外办事处管理;单价在5000元以下的固定资产由各驻外办事处自行管理。各级部门要指定专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十、驻外办事处单项固定资产的购置、修缮、报废、出租、出售、转让、赠送、联营等项目,价值在5000元以上的需专题报市政府办公厅审批,大型固定资产调出办公厅系统,需经市财政部门和产权委托部门批准。
十一、对于尚未按规定手续批准借出和转让的大型固定资产,要认真清理收回或补办审批手续。
十二、各驻外办事处新增大型固定资产,应将发票复印件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登记、建帐。

房地产管理
十三、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结合驻外办事处实际情况,遵循统一管理,有偿使用的原则,对市政府驻外办事处房地产实施管理。
十四、市政府驻外机构的房产产权均属市政府所有,原委托有关部门办理的房产产权证、使用证、土地使用证等暂不变更。原始资料副本,由驻外机构管理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并在本规定颁发之日起,三个月内办理完毕。
十五、现有房地产产权资料不全的,应由驻外办事处负责尽快向当地有关部门办齐后,交驻外机构管理服务中心验收,以保证产权产籍资料的完整准确。
十六、对于在建房屋竣工后的接管验收,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建设部1991年2月4日颁发的《房屋接管验收标准》进行接管验收。
十七、对于驻外办事处购买和新建的房屋,应在接管房产后,尽快办理有关产权证书。房屋产权资料和技术资料,参照南京市房产管理局《关于加强公有房屋接管验收工作的通知》(宁房管[1993]251号)的内容,将有关资料或副本移交市驻外机构管理服务中心验收接管。
十八、对于市政府提供给办事处的办公、接待用房、经营用房、职工集体宿舍和职工住宅等,按下列标准收取房租。
1、各驻外办事处办公用房、职工集体宿舍,由市政府办公厅根据实际情况核定用房面积,免收房租。
2、办事处接待用房、经营用房,根据房屋建造标准、参照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物价局、房产局〈关于深化改革直管非住宅公房租金的请示〉的通知》(宁政发[1993]117号)文件中规定的非住宅租金标准实行协议租金。由市财政局、市驻外机构管理服务中心会同市房产
管理部门核定。各办事处按核定后的标准交纳房租。
3、职工住宅,按当地房产部门规定的居住房租金标准,由居住人按月缴纳,办事处代收。
十九、驻外办事处的房屋租金(含职工住宅)由市财政局统一收取、管理。各驻外办事处每半年一次集中向市财政局缴纳房租(每年的6月30日和12月31日前)。
二十、收取的房租,按“以租养房”专款专用的原则,由市财政局单列帐户。主要用于驻外办事处房产的日常管理、更添设备、中小型维修等所需资金。
二十一、各驻外办事处要加强房屋的日常维修和保养,确保住用安全。因使用需要,须在原有房屋基础上加层、翻建、搭建、改变房屋内部结构、添装设备等,应事先征得市政府办公厅和市驻外机构管理服务中心同意,经当地有关部门审批后,方可施工。
二十二、未经市政府办公厅批准,市政府驻外办事处房地产,不得进行抵押、变卖、出租、转让。

其他固定资产管理
二十三、单价在5000元以下的固定资产管理由各驻外办事处参照本规定,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
二十四、固定资产的购置、调出、转让、报废、出租和出借等需经办事处领导审批,并及时调帐。
二十五、驻外办事处经济实体购置的固定资产由各办事处自行管理。大型固定资产的增减报市驻外机构管理服务中心备案。
二十六、本规定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解释。自颁发之日起实行。



1994年8月2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深度解读:《无锡市房屋登记条例》重要条款

陈召利


  我国《物权法》确立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但是,我国法律、行政法规至今未对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作出明确规定。根据《物权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无锡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制定《无锡市房屋登记条例》并经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于2009年9月23日正式公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明确了房屋登记的范围,对不同种类房屋登记的程序作了具体规定,对《物权法》的相关内容作了细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规范无锡市房屋登记行为,维护房地产交易安全,保护房屋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便于大家准确理解与及时掌握,本文兹对其中重要条款予以解读,供参考。

[要点提示1] 房屋应当按照基本单元进行登记。

  第七条 房屋应当按照基本单元进行登记。基本单元是有固定界限、可以独立使用、有明确唯一编号的房屋或者特定空间。

  基本单元的确定条件为:

  (一)区分所有权建筑:具有独立的门牌号、户室号或者占位号,专有部分有固定界址,共有部分可分摊并共同管理的房屋为基本单元;

  (二)非区分所有权建筑:住房有独立的门牌号、独立的出入通道、有包檐和山墙等独立的围护结构及必要的生活设施的房屋为基本单元;非住房以幢、层、套、间等有固定界限的空间为基本单元。

[深度解读]

  申请人申请登记或者房屋登记机构办理登记,都面临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房屋可以进行登记。由于以往缺少对房屋登记基本单元的界定,全国各地出现一些开发商在未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分割销售公寓式酒店、分时度假酒店、酒店式公寓、酒店式办公楼、产权式百货商场、产权商铺等商品房,但是因分割后房屋单元无明确、固定界限,位置不确定,往往无法办理房屋所有权证,引发了大量的纠纷。建设部曾专门下发(94)建房管字第09号文件《关于不得给一个平方米单位产权颁发“房屋所有权证”的通知》,但是上述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无锡市通过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将房屋登记的“基本单元”予以清晰界定,必将有利于规范和杜绝任意分割房屋的行为,预防风险,减少纠纷。

[要点提示2] 历史遗留房屋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明也可办理登记。

  第二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前,在合法取得的土地上建造的房屋,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明的,当事人可以凭房屋权属来源证明,向房屋登记机构申请登记。

  房屋登记机构受理登记申请后,应当向有关单位核查,符合登记条件的,应当予以登记。

[深度解读]

  由于历史客观原因,目前无锡市还存在因无法提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明材料而未能办理房屋权属登记的情况,不利于保护房屋权利人的利益。本条专门针对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如申请登记的房屋位于合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上,其建造时间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前(即1990年4月1日之前);如申请登记的房屋位于合法取得的集体土地上,其建造时间必须是在《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前(即1993年11月1日之前)。同时,申请登记的房屋权利人必须提供房屋权属的合法来源证明,如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继承文件等。

[要点提示3]小区汽车库(位)权属认定标准明确。

  第二十七条 申请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的,应当对建筑区划内依法属于建设单位所有的房屋和全体业主共有的公共场所、公用设施用房、物业服务用房和汽车库(位)等一并登记。
建筑区划内根据规划和居住区公建配套标准建设,未计入公用建筑面积进行分摊的汽车库(位),符合房屋登记条件的,登记为建设单位所有;其他依法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汽车库(位),符合房屋登记条件的,登记为全体业主共有。

[深度解读]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建筑区划内汽车库(位)的权利归属涉及广大业主的切身利益,一直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往往成为业主、开发商和物业公司之间矛盾激化的焦点。然而,我国《物权法》的出台并未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为进一步明确建筑区划内汽车库(位)所有权的登记,本条以“汽车库(位)是否计入公共建筑面积进行分摊”为依据作为认定汽车库(位)的权属归全体业主所有还是开发商所有。建筑区划内根据规划和居住区公建配套标准,没有计入公摊面积的汽车库(位),登记为建设单位所有;其他依法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汽车库(位),登记为全体业主共有。不过,全体业主共有的汽车库(位)没有产权证,但可以通过登记实现所有权,建设单位无权出售。

  需要注意的是,本条规定仅仅是针对非人防工程部分的汽车库(位),而不适用于人民防空工程。根据《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的规定,依法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比例结合城市新建民用建筑修建的防空地下室,应当按照设计文件在实地标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出售。不过,人民防空工程除重要的指挥、通信等工程外,在不影响防空效能的条件下,经人防主管部门同意,均可以开发利用。为此,无锡市人防办于2009年下发《关于办理〈人防工程平时使用证〉的通知》,规定:从2009年开始,在全市实行持证使用人防工程。单位或个人投资建设的人防工程,由本单位或个人向工程所在的辖区人防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人防工程平时使用证》。住宅小区内依法配建的人防工程,由建设单位或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向辖区人防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人防工程平时使用证》。已使用的人防工程应于2009年6月30日前到辖区人防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新竣工并通过验收的人防工程,使用前必须预先到辖区人防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任何单位或个人,逾期不办使用证,视同放弃。无证使用人防工程的,人防主管部门将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依照《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第三十四条之规定进行处罚。

[要点提示4] 小区汽车库(位)不会单独发证,只在相应的所购房屋的房产证上注记。

  第三十条 当事人申请建筑区划内汽车库(位)转移登记的,房屋登记机构应当分别在汽车库(位)和相对应房屋的登记簿上予以记载,并在相对应房屋的权属证书上注记。

  房屋所有权人转让附有汽车库(位)所有权的房屋,不再拥有本建筑区划内业主身份的,该汽车库(位)应当连同房屋一并转让;单独转让汽车库(位)的,应当首先满足本建筑区划内业主的需要。

海南省人事劳动保障厅海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农业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暂行)》的通知

海南省人事劳动保障厅海南省农业厅


琼人劳保专〔2006〕38号

海南省人事劳动保障厅海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农业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暂行)》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人事劳动保障局、农业局,省直有关部门、农业各事业、企业单位:
现将经修订的《海南省农业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暂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省农业厅组织人事处或省人事劳动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反馈。
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原评审条件停止执行。


二○○六年五月三十日

海南省农业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暂行)
(二OO六年六月修订)

总 则
1 依据
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农业系列领域内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为人才的评聘提供依据,鼓励多出人才,多出成果,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根据国家人事部、农业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海南省农业系列专业技术的特点,制定本条件。
2 评审与聘用
按照本条件,经评审合格并获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者,表明已具备相应技术水平和能力。其技术职务的聘任和工资待遇,由所在单位根据国家和海南省的有关规定决定。
第三条 专业设置
农学(含作物栽培与耕作、作物遗传育种、热带作物); 园艺(含果树、蔬菜、茶叶、花木、蚕桑) ; 土壤肥料(含土壤调查、土壤管理与应用、肥料管理与应用、土肥测试、土地利用规划、土壤环保、节水农业);植物保护(含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植物检疫、农药与植保机械应用);畜牧(含家畜家禽及特种动物遗传育种、饲养与技术管理、饲料、草业);兽医(含中兽医、动物检疫、兽药检验及兽药管理)。
第四条 专业技术名称
农学、土壤肥料、植物保护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的名称统称为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园艺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的名称为园艺师、高级园艺师;畜牧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的名称为畜牧师、高级畜牧师;兽医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的名称为兽医师、高级兽医师。
第五条 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从事技术推广、开发、研究、生产指导、技术监督等工作的农学、园艺、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
第六条 基本条件
热爱祖国,热爱本专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聘任现专业技术职务期间,近三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或称职以上等次。
第七条 学历、资历条件
(一)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申报条件
申报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硕士学位或双学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
2、大学本科毕业,担任农业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4年以上;  
3、大学专科毕业,担任农业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 
4、中专毕业,担任农业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6年以上,并在农业技术推广一线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累计满10年以上。
(二)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申报条件
申报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博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2年以上;
2、具有硕士学位或双学士学位,担任农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担任农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 
4、大学专科毕业,担任农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6年以上,并在县级以下(含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一线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累计满20年以上。
本条中所规定学历均指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国民教育、成人教育或经自学考试合格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历。
第八条 破格申报条件
(一)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破格申报条件
符合其中一项可直接申报:
1、取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转化奖三等奖以上、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省地级部门工作的人员限前3名,县乡部门工作的人员限前6名)。
2、取得地厅级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转化奖二等奖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省地级部门工作的人员限前2名,县乡部门工作的人员限前3名)。
3、取得县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限前2名)。
(二)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破格申报条件
符合其中一项可直接申报:
1、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
2、取得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成果转化奖二等奖或部级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一等奖前2名,二等奖第1名);
3、取得所从事专业重大发明或实用新型技术专利2项以上,付诸实施并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的主要发明人。
第九条 论文、论著条件
(一)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
在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撰写论文、论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出版过专著1本;
2、在公开出版的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
3、厅级以上专业会议上宣读、交流并被收入论文集的论文2篇以上;
4、编写不少于2篇学术水平较高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科技项目论证报告、技术规划、技术标准、技术实施方案、培训教材(1万字以上),经地、厅级主管部门认可并已付诸实施(培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二)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
在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撰写论文、论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正式出版过本专业论著、编著、译著者(5万字以上,如合著、合译,本人撰写或译著部分不少于5万字);
2、在公开出版的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其中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
3、在国际专业学术会议或全国学术会议上宣读并收入论文集的论文2篇以上,或在省、部级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并收入论文集的论文3篇以上。
第十条 外语、计算机条件
掌握一门外国语,并按规定参加省人事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成绩达到合格标准。
较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并参加省人事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成绩达到规定的等级标准。
在乡镇一级农技部门,或在种植、养殖企业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工作的农技人员,申报中级技术资格者,可不受外国语及计算机考试等级限制;申报高级技术资格者,参加省人事部门组织的外国语和计算机等级统一考试,可降低一个等级档次。
第十一条 业绩成果条件
(一)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资格,须具备下列业绩成果之一:
1、取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转化奖、农牧渔业丰收奖四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2、取得地厅级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3、取得县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第一完成人);
4、在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工作中,取得新增产值30万元以上,或在技术推广中获得新增产值50万元以上。
(二)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须具备下列业绩成果之一:
1、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含相当奖项)三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2、取得部级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2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3、取得地厅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4、完成2项以上地、厅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新增产值100万元以上;
5、在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工作中,连续三年每年新增产值50万元以上,或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项目新增产值100万元以上。
本条中所指新增产值和经济效益的认定,由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组进行评估、核实认定。
第十二条 接受继续教育条件
根据国家人事部、农业部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接受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并经省农业教育主管部门或人事部门登记备案。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不少于50学时,申报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不少于30学时。
第十三条 直接确认条件
获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博士学位,经考核合格者;获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经考核合格者,可直接确认为中级专业技术资格。
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博士后流动站期满出站人员,经考核合格者,可直接确认为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分 则

第十四条农学专业农艺师技术资格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1、较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对相关专业的理论和方法有一般性的了解。
2、掌握农学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了解土壤肥料、农业气象、植物生理、植物保护、农业环境保护、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应用、种子管理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3、各分支专业还必须具备以下的专业理论知识:
(1)作物栽培:
①掌握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器官形成、产量构成因素、肥水运筹管理、增产机理等理论与栽培技术知识。
②掌握作物规划和规范化栽培的基本知识和类型。
③掌握土壤耕作学理论,重点了解土壤与耕作、耕作与栽培的理论,以及土壤改良、培肥地力,调整结构,建立高产稳产农田,提高土地利用率等。
④掌握土壤肥料学理论,重点是土壤的组成、理化性状及水气热状况的理论与协调措施,土壤养分状况及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原理,有机肥、无机肥的成份、性质,主要作物的施肥技术等。
⑤掌握田间试验设计、规划、实施、总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⑥掌握农作物栽培新技术的理论与应用技术。
(2)遗传育种
①掌握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作物的遗传育种理论,制种程序,种子田、制种田、繁殖田的设计和建立,制种技术等。
②掌握良种的生产、评定、繁殖、推广,以及种子的生理特性和种子的贮藏、加工、保质检测技术等。
③掌握相关的植物学、植物病理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作物栽培学、数理统计方法等理论。
4、了解本专业某一领域国内的发展现状与动态,并能将国内的先进理论知识与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工作经历
担任助理农艺师技术职务期间,有一定科研、设计、生产和技术管理能力,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与制订乡以上年度生产计划全过程,协助领导完成生产任务指标;解决过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保证农业有较快发展,做到主要农作物产量、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
2、作为主要成员,参加过所在县、乡主要作物布局调整和耕作改制。
3、熟悉有关农业技术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曾参与技术监督工作,较好地解决有关技术争议问题。
4、参与过一个农业开发项目的规划,能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工作中的有关技术问题并写出技术报告。
5、曾编写过一门农业技术培训教材或讲义,指导初级技术人员进行工作和学习。
(三)业绩成果
在担任助理农艺师级技术职务期间,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1、取得地厅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2、取得县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以上(第一完成人);
3、在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工作中,取得新增产值30万元以上,或在技术推广中获得新增产值50万元以上。
新增产值和经济效益的认定,由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组进行评估、核实认定。

第十五条 农学专业高级农艺师技术资格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1、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对相关专业的理论和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程、标准。
2、全面掌握农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了解土壤肥料、农业气象、植物生理、植物保护、农业环境保护、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应用、种子管理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3、熟悉本专业国内外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对本专业的学科有较深入的研究。了解本专业某一领域国内的发展现状与动态,并能将国内的先进理论知识与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4、各分支专业还必须具备以下的专业理论知识:
(1)作物栽培:
①掌握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器官形成、产量构成因素、肥水运筹管理、增产机理等理论与栽培技术知识。
②掌握作物规划和规范化栽培的基本知识和类型。
③掌握土壤耕作学理论,重点了解土壤与耕作、耕作与栽培的理论,以及土壤改良、培肥地力,调整结构,建立高产稳产农田,提高土地利用率等。
④掌握土壤肥料学理论,重点是土壤的组成、理化性状及水气热状况的理论与协调措施,土壤养分状况及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原理,有机肥、无机肥的成份、性质,主要作物的施肥技术等。
⑤掌握田间试验设计、规划、实施、总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⑥掌握农作物栽培新技术的理论与应用技术。
(2)遗传育种
①掌握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作物的遗传育种理论,制种程序,种子田、制种田、繁殖田的设计和建立,制种技术等。
②掌握良种的生产、评定、繁殖、推广,以及种子的生理特性和种子的贮藏、加工、保质检测技术等。
③掌握相关的植物学、植物病理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作物栽培学、数理统计方法等理论。
(二)工作经历
在担任农艺师技术职务期间,有丰富的科研、设计、生产和技术管理实践经验,能出色完成任务,并取得较好成绩,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承担或主持并完成省部级农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品种和栽培试验、示范、推广、良种繁育、耕作改制等方面的技术指导任务,对当地农业生产上的重大疑难问题有组织攻关的经历。
2、主持或作为主要技术骨干,提出科研、技术推广方面的规范、规划与管理的建议,参与有关法规、地方标准的制订等,有3项以上上述内容被省以上农业主管部门采纳实施。
3、曾作为负责人或主要技术骨干,对当地重大的、关键性的技术问题,进行技术指导、服务与咨询,从理论与技能上对中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4、作为主要技术骨干,运用掌握的有关农业技术标准、规程、法律、法规,很好地解决有关技术争议问题。
5、曾参与地级以上育种、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课题的选题、立项、论证及实施的全过程,并就其中复杂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6、主持过1项以上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或2项以上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对提高当地农业经济效益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业绩成果
在担任农艺师技术资格期间,业绩突出,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取得以下成果一项以上:
1、取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含相当级别奖)三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2、取得部级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2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3、取得地厅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4、作为技术负责人(前三人),完成2项以上地厅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新增产值100万元以上;
5、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在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工作中,连续三年每年新增产值50万元以上,或主持完成科技项目新增产值100万元以上。
新增产值和经济效益的认定,由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组进行评估、核实认定。

第十六条 园艺专业园艺师技术资格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1、较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对相关专业的理论和方法有一般性了解。
各分支专业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
(1)果树:掌握果树栽培、生理、遗传育种、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贮藏加工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2)蔬菜:掌握蔬菜栽培、生理、遗传育种、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贮藏加工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3)茶叶:掌握茶树栽培、生理生化、遗传育种、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加工设备的性能和工作原理。
(4)花木:掌握花木栽培、生理、遗传育种、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贮藏保鲜、园艺设施、观赏树木及园林设计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5)蚕桑:掌握蚕桑生理、遗传育种、生物学基础、土壤肥料、栽蚕养桑及蚕桑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2、熟悉本专业国内外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对本专业的学科有较深入的研究。了解本专业某一领域国内的发展现状与动态,并能将国内的先进理论知识与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能完成科研、推广项目,有独立解决科研、生产和管理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对科研、推广项目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撰写技术报告、工作总结;
4、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熟悉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能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
(二)工作经历
担任助理园艺师职务期间,承担过大面积园艺设施、田园勘测、规划设计、施工或生产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制开发、培训等项本专业、本地区的技术工作,解决过园艺生产、科研和示范推广工作中的技术问题的工作经历,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负责承担过县级以上园艺专业科研、技术开发、技术推广项目,或参与省级以上园艺专业科研、技改项目或课题,成果达到本地区行业先进水平。
2、作为技术骨干,完成地、厅级以上科研、开发、推广项目1项以上,或完成县级科研、开发项目2项以上。
3、在承担或技术指导的园艺设施和田园规划设计、施工或综合技术改造、生产管理等工作中业绩突出,使园艺产品数量、质量和效益呈连续上升趋势,得到主管部门认可。
4、负责编写过一门园艺技术培训教材或在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方面,系统讲授过一门课程。
(三)业绩成果
在担任助理园艺师技术职务期间,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1、取得地厅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2、取得县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第1完成人)
3、作为技术负责人,在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工作中,取得新增产值30万元以上,或在技术推广中获得新增产值50万元以上。
新增产值和经济效益的认定,由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组进行评估、核实认定。

第十七条 园艺专业高级园艺师技术资格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1、全面地掌握园艺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对相关专业的理论和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
各分支专业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
(1)果树:掌握果树栽培、生理、遗传育种、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贮藏加工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2)蔬菜:掌握蔬菜栽培、生理、遗传育种、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贮藏加工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3)茶叶:掌握茶树栽培、生理生化、遗传育种、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加工设备的性能和工作原理。
(4)花木:掌握花木栽培、生理、遗传育种、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贮藏保鲜、园艺设施、观赏树木及园林设计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5)蚕桑:掌握蚕桑生理、遗传育种、生物学基础、土壤肥料、栽蚕养桑及蚕桑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2、在园艺专业领域中至少对一门学科有深入的研究,熟悉和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先进理论、技术和科技信息,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广泛参加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
3、了解农作物栽培、土壤肥料、遗传育种、生理生化、农业气象、农业环保、储藏保鲜、病虫害防治、观赏园艺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掌握1-2种园艺作物的丰产栽培技术。
4、能完成科研、推广项目,有独立解决科研、生产和管理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对科研、推广项目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撰写技术报告、工作总结。
5、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熟悉本专业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能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
(二)工作经历
担任园艺师技术职务或助理研究员职务期间,有解决过园艺设施和田园的规划设计、栽培管理、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应用推广、新产品研制开发、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和综合利用、生产机械化及设施、产品标准及试验研究方法等,在某一方面工作中有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工作经历,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主持或主要完成者,选育园艺良种一个以上,或引进优良园艺品种2个以上,经省、部级品种审定通过列为全国或省级良种,并得以推广应用。
2、承担研制的园艺新产品,获得全国或省名优产品证书并转化为批量商品生产,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3、作为主持人或主要技术骨干,参加过2个以上中型园艺项目的设计规划,或3个以上园艺项目的技术改造、扩建工作。
4、主持、管理过70公顷以上桑、茶、果园,7公顷以上园林(花木)规划设计或综合技术改造工作,解决了工作中关键性的重大技术难题,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并得到省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可。
(三)业绩成果
在担任园艺师技术职务期间,业绩突出,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取得以下成果一项以上:
1、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2、取得部级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2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3、取得地厅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4、作为主要成员(前三人),完成2项以上地厅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新增产值100万元以上;
5、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在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工作中,连续三年每年新增产值50万元以上,或主持完成科技项目新增产值100万元以上。
新增产值和经济效益的认定,由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组进行评估、核实认定。

第十八条 土壤肥料专业农艺师技术资格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1、较全面地掌握土壤肥料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对相关专业的理论和方法有一般性的了解。
2、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各分支专业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
(1)土壤调查:掌握土壤学、土壤分类学、土壤改良原理、土壤调查技术与制图。一般了解土壤化学、化学分析、土壤遥感、地质、地貌、植被、气候、测绘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2)土壤管理和应用:掌握土壤学、土壤肥力评价与改良利用、土壤质量管理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一般了解土壤调查、作物营养与栽培、水文、气象等基础知识。
(3)肥料:掌握地区土壤养分状况、主要作物营养特性与施肥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施用技术,掌握有机肥、无机肥、生物肥料的性质及有效施用条件。一般了解作物栽培、化学、生物学、数学、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植物生理等学科的基础理论。
(4)土肥测试:掌握土壤、肥料、植株及农产品常规分析的原理和分析方法,同时具备土壤、肥料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5)土地利用规划:掌握国土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以及农田基本建设规划、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规划(土肥部分)的依据、内容及方法。
(6)土壤环保:掌握土壤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农业生态、微生物学、环境化学等学科基础知识。
3、能完成科研、推广项目,有解决科研、生产和管理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对科研、推广项目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撰写技术报告、工作总结;
4、能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
(二)工作经历
担任助理农艺师技术职务期间,具有参加土肥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活动、进行学术交流的经历,并掌握土壤调查、土壤改良、肥料应用、土肥测试等方面的技能,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与完成过县级以上重点攻关项目或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
2、作为技术骨干,完成地厅级以上科研、开发、推广项目1项以上,或完成县级科研、开发项目2项以上;
3、参与起草制定1项以上本地区、市县范围内的地力保护、土壤环保与监测、肥料管理与使用及水土保持、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条例、规划的制订或专题报告,得到地厅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可,并已付诸实施;
4、负责编写过一门农业技术培训教材或在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方面,系统讲授过一门课程。
(三)业绩成果
在担任助理农艺师级技术职务期间,有一定科研、设计、生产和技术管理能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地厅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2、取得县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第1完成人);
3、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工作中,取得新增产值30万元以上,或在技术推广中获得新增产值50万元以上。
新增产值和经济效益的认定,由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组进行评估、核实认定。

第十九条 土壤肥料专业高级农艺师技术资格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1、全面地掌握土壤肥料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对相关专业的理论和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
各分支专业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
(1)土壤调查:掌握土壤学、土壤分类学、土壤改良原理、土壤调查技术与制图。一般了解化学分析、土壤遥感、地质、地貌、植被、气候、测绘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2)土壤管理和应用:掌握土壤学、土壤肥力评价与改良利用、土壤质量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一般了解土壤调查、作物营养与栽培、水文、气象等基础知识。
(3)肥料:掌握本地区土壤养分状况、主要作物营养特性与施肥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施用技术,掌握有机肥、无机肥、生物肥料的性质及有效施用条件,平衡施肥的学理与方法。一般了解作物栽培、化学、生物学、数学、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植物生理等学科的基础理论。
(4)土肥测试:掌握土壤、肥料、植株及农产品常规分析的原理和分析方法,同时具备土壤、肥料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5)土地利用规划:掌握国土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以及农田基本建设规划、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规划(土肥部分)的依据、内容及方法。
(6)土壤环保:掌握土壤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农业生态、微生物学、环境化学等学科基础知识。
2、在土壤肥料专业领域有深入的研究,熟悉和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先进理论、技术和科技信息,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能根据我国的国情,开发新的研究应用领域。
3、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熟悉本专业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
4、能针对本地区或本专业实际,制定生产发展、技术开发、科学研究规划和实施方案,并有指导、主持实施和解决实施过程中重大技术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5、能独立完成土壤肥料专业的科研、推广项目,有独立解决科研、生产和管理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对科研、推广项目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撰写技术报告、工作总结。
6、在传授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有指导农艺师和其他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科研或技术推广的能力。
(二)工作经历
担任土壤肥料农艺师技术职务期间,具有参加土肥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活动、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土肥专业的重大科技推广项目、技术教育等的经历,并掌握土壤调查、土壤制图、土壤改良、土壤监测、肥料应用、土肥测试、土地利用规划、土壤环保等方面的技术,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承担或参与完成1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攻关项目、重点科研项目;
2、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或地、厅级科研课题2项以上,并经过省、部级主管部门验收鉴定认可;
3、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省级开发、推广项目2项或重点项目1项;或县(市)级开发、推广项目3项以上,取得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4、负责起草制定3项以上本地区、本市县范围内的地力保护、土壤环保与监测、肥料管理与使用及水土保持、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条例或规划的制订,得到省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可,并已付诸实施。
5、主持或独立完成1项以上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的科技项目,并得到地厅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可的。
(三)业绩成果
在担任土壤肥料农艺师技术职务期间,有丰富的科研、设计、生产和技术管理实践经验,能出色完成任务,并取得较好成绩,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2、取得部级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2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3、取得地厅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4、作为主要成员(前三人),完成2项以上地、厅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新增产值100万元以上;
5、在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工作中,连续三年每年新增产值50万元以上的首位技术人员,或主持完成科技项目新增产值100万元以上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新增产值和经济效益的认定,由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组进行评估、核实认定。

第二十条 植物保护专业农艺师技术资格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1、较全面地掌握植物保护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对相关专业的理论和方法有一般性的了解。掌握植物保护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比较系统地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本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为:昆虫学、农业昆虫学、农业微生物学、植物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生物学、统计分析、化学保护、植保机械、生物防治、农药应用。
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为:作物栽培、土壤肥料、作物育种、农业气象、农业环境保护、经济管理等基础知识。
2、能完成科研、推广项目,有解决科研、生产和管理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对科研、推广项目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撰写技术报告、工作总结;
3、能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
(二)工作经历
担任植物保护助理农艺师技术职务期间,具有参加植保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活动、进行学术交流的经历,并掌握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预测预报或防治、植物检疫、农药、植保机械等方面的技能和技术培训,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完成过县级以上重点攻关的植物保护技术推广项目或重点植物保护科研项目1项以上;
2、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完成地、厅级以上植物保护科研、开发、推广项目1项以上;
3、参与起草过1项以上本地区、本市县范围内的病虫防治、植物检疫、农药管理等规划、法律、法规、条例的制订或专题报告,得到地厅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可,并已付诸实施;
4、负责编写过1门农业技术培训教材或在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方面,系统讲授过1门课程。
(三)业绩成果
在担任植物保护助理农艺师技术职务期间,有一定科研、设计、生产和技术管理能力,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地厅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2、主持过地、市县的农业课题研究或推广项目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县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3、作为技术负责人,在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工作中,取得新增产值30万元以上,或在技术推广中获得新增产值50万元以上。
新增产值和经济效益的认定,由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组进行评估、核实认定。

第二十一条 植物保护专业高级农艺师技术资格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1、全面地掌握植物保护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系统坚实的理论知识,对与植物保护学科相关的作物栽培、土壤肥料、遗传育种、农业气象、农业环境保护等专业理论与技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2、在植物保护专业学科有较深入的研究,了解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先进理论、技术和科技信息,基本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熟悉本专业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积极参加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
3、能针对本地区或本专业实际,制定生产发展、技术开发、科学试验计划和实施方案,并有指导、主持实施和解决实施过程中重大技术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4、能主持完成植物保护专业的科研、推广项目,有独立解决科研、生产和管理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对科研、推广项目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撰写技术报告、工作总结, 并在生产实践中得以推广应用。
5、在传授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有指导农艺师和其他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科研或技术推广的能力。
(二)工作经历
担任植物保护农艺师或助理研究员技术职务期间,具有参加植保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活动、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植保专业的重大科技推广项目、技术教育等的经历。有丰富的科研、设计、生产和技术管理实践经验,能出色完成任务,并取得较好成绩,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攻关项目、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
2、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完成省、部级重点技术推广项目1项以上,或地、厅级技术推广项目2项以上;
3、主持完成省、部级开发、推广项目2项或重点项目1项;或县(市)级技术开发、推广项目3项以上;
4、负责起草3项以上本地区或分管范围内的病虫防治、植物检疫、农药管理等规划或法律、法规、条例的制订,得到省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可,并已付诸实施。
5、主持或独立完成1项以上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的科技项目,并得到地厅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可的。
(三)业绩成果
担任植物保护农艺师技术职务期间,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2、取得部级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2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3、取得地厅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4、作为主要完成人(前三人),完成2项以上地、厅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新增产值100万元以上;
5、作为技术负责人,在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工作中,连续三年每年新增产值50万元以上的首位技术人员,或主持完成科技项目新增产值100万元以上。
新增产值和经济效益的认定,由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组进行评估、核实认定。

第二十二条 畜牧专业畜牧师技术资格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1、较全面掌握畜牧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一般了解相关专业的理论和方法。掌握畜禽饲养管理、遗传育种、畜禽繁殖、饲料生产、畜禽产品质量检(监)测、畜牧生产环境保护、动物卫生保健和草业生产、加工等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
(1)畜牧各分支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①畜、禽饲养管理:营养学、畜牧学、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饲料调配、饲料加工、生物统计、常见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②畜、禽繁殖和遗传育种:畜牧学、生物化学、动物基因学、遗传工程、保护与利用、杂交育种、品种培育、人工授精、生物统计、胚胎工程、性别鉴定、妊娠诊断、分娩与护理、生殖激素、生殖疾病、繁殖生理、孵化技术、育雏技术等。
③饲料生产:饲料分类、饲料原料栽培、饲料加工、饲料调制储藏、植物生理、植物保护、草地学、饲料调制、生物统计、畜牧经济、农业气象。
④畜、禽产品质量检(监)测:环境管理、产品鉴别、产品检验、品质分析、生物化学、加工工艺、微生物学、农畜产品管理的法律法规。
⑤环境保护与动物卫生保健:环境管理、疾病检疫与防治、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畜禽舍卫生学、环境工程、牧场设计、土壤学、气象学、植物学、兽医学、数理统计。
(2)草业专业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草地生态、草地培育、草地经营与管理、草地利用、草地保护、草业系统工程、植物分类、测绘学、运筹学、生物统计、土壤与气象、作物遗传与育种,草地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
2、能完成科研、推广项目,有解决科研、生产和管理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对科研、推广项目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撰写技术报告、工作总结。
3、了解本专业国内科技现状,了解本地区、本行业品种优势、生产条件、市场情况、科技信息。掌握畜禽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标准,能独立解决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能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
(二)工作经历
在担任助理畜牧师技术职务期间,有一定科研、设计、生产和技术管理能力,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参加者,参与省、部级以上畜牧科技和生产技术推广项目1项以上。
2、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科技、生产技术推广项目1项以上。
3、作为主持人或主要业务骨干,参与县级以上畜牧、草业科技和生产技术推广项目2项以上。
4、独立完成本单位技术性较强的畜牧生产技术推广(改进)、科技项目3项以上。
5、以主要参加者,撰写并已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实施的有关技术标准、规程2项以上。
6、作为技术骨干,参加推广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2项以上。
7、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县级以上畜禽场的饲养管理、良种繁育、饲草饲料技术推广开发、草场管理等工作一个生产周期,能独立处理较复杂的技术问题,能撰写技术工作总结。
(三)业绩成果
担任助理畜牧师技术职务期间,获得如下成果之一:
1、取得地厅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2、取得县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第1完成人);
3、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在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工作中,取得新增产值30万元以上,或在技术推广中获得新增产值50万元以上。
新增产值和经济效益的认定,由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组进行评估、核实认定。

第二十三条 畜牧专业高级畜牧师技术资格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1、具有系统坚实的畜牧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较好地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对本专业的某一分支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和独立的见解。在本专业一门学科能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前沿技术。
(1)畜牧各分支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①畜、禽饲养管理:营养学、畜牧学、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饲料调配、饲料加工、生物统计、常见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②畜、禽繁殖和遗传育种:畜牧学、生物化学、动物基因学、遗传工程、保护与利用、杂交育种、品种培育、人工授精、生物统计、胚胎工程、性别鉴定、妊娠诊断、分娩与护理、生殖激素、生殖疾病、繁殖生理、孵化技术、育雏技术等。
③饲料生产:饲料分类、饲料原料栽培、饲料加工、饲料调制储藏、植物生理、植物保护、草地学、饲料调制、生物统计、畜牧经济、农业气象。
④畜、禽产品质量检(监)测:环境管理、产品鉴别、产品检验、品质分析、生物化学、加工工艺、微生物学、农畜产品管理的法律法规。
⑤环境保护与动物卫生保健:环境管理、疾病检疫与防治、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畜禽舍卫生学、环境工程、牧场设计、土壤学、气象学、植物学、兽医学、数理统计。
(2)草业专业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草地生态、草地培育、草地经营与管理、草地利用、草地保护、草业系统工程、植物分类、测绘学、运筹学、生物统计、土壤与气象、作物遗传与育种,草地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
2、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科技现状、发展趋势,并能将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新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了解本地区、本行业品种优势、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具有开拓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3、熟悉本专业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熟悉掌握本专业的技术规范、技术规程和规章制度。
4、能独立完成科研、推广项目,有独立解决科研、生产和管理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对科研、推广项目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撰写技术报告、工作总结。能指导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畜牧师的工作。
(二)工作经历
1、必备条件
(1)有主持生产环境条件复杂、技术难度较高的生产、科研、推广、开发项目全过程的经历;或有主持中型以上生产单位饲养管理技术的经历;或有引进新的技术、品种、理论和应用领域的经历。
(2 )有参与评审、鉴定技术复杂的推广、开发、科研成果的经历和能力。
(3)曾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制定地、厅级以上畜牧生产规划。
(4)有解决畜牧、草业专业中复杂、关键技术问题或处理畜牧场重大技术问题的经历。
(5)在生产、技术工作中,能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
2、在担任畜牧师技术职务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国家级科研或技术推广项目1项以上。
(2)作为主持人或主要技术骨干,完成省、部级科研或技术推广项目1项以上。
(3)主持完成地、厅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重大科研或技术推广项目1项以上。
(4)主持或作为执笔人,撰写过本行业地级以上技术标准、规程,并经批准在实际工作中施行。
(5)主持省、部级以上推广项目或主持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1项以上;或作为主要技术骨干承担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2项以上。
(6)主持或者作为主要技术骨干,负责中型以上养殖场的畜、禽饲养管理、良种繁育、饲草饲料技术开发和推广、草场管理等一个生产周期的技术工作,并能处理复杂的技术问题,取得明显的效益。
(三)业绩成果
在担任畜牧师技术职务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转化奖三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2、取得部级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2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3、取得地厅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4、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前三人),完成2项以上地、厅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新增产值100万元以上;
5、在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工作中,连续三年每年新增产值50万元以上,或主持完成科技项目新增产值100万元以上的首位技术人员。
新增产值和经济效益的认定,由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组进行评估、核实认定。

第二十四条 兽医专业兽医师技术资格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1、较全面地掌握兽医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动物疫病防治技术,了解相关专业的理论和方法。
①兽医专业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动物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动物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畜牧学、生物统计、环境卫生、动物免疫学、流行病学原理等。
②兽医专业必备的临床知识:家畜临床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产科学、中兽医学、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兽医卫生检验。
③兽医专业需要了解的分支领域的专业理论:细菌分类学、生物药品制造、毒理学、麻醉学、临床病理学、实验室诊断技术等。
2、能完成科研、推广项目,有解决科研、生产和管理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对科研、推广项目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撰写技术报告、工作总结。
3、了解本省、本市县动物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及其特点、规律,掌握临床常规检验技术、病理剖检技术、X射线诊断技术、外科手术、难产时助产手术、常用药物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理疗技术等临床诊疗技术和基本防疫技能,能准确诊治动物常见病。
4、了解本专业国内科技现状,了解本地区动物品种分类情况,掌握家畜家禽疾病诊断的技术操作规程、标准,能独立解决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能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
(二)工作经历
1、必备条件
(1)曾参与制订县以上或中型以上生产单位的生产和技术工作的短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全过程。
(2)能解决本专业防、检、治技术工作中的一般问题。
(3)熟悉本地区疫病情况、生产条件和科技信息。
(4)能指导初级兽医技术人员进行工作。
(5)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的一般知识;省以上兽医专业技术人员要掌握《全国畜禽疫情计算机管理软件》的操作及应用。
(6)了解国家有关兽医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熟悉兽医专业的技术规程、标准、规范。
2、在担任助理兽医师技术职务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技术骨干,参加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科技项目2项以上。
(2)参与县以上动物疑难病、新发病的诊断、医疗和预防工作,正确诊治动物常见病,并提供本人治疗的有效病例10份以上。
(3)了解本县区域范围内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特点、规律,参与本区域内流行病调查、临床综合诊疗、疫情监测和免疫监测等项技术工作,提供经本单位确认的本人该项业绩的证明材料。
(4)掌握动物或动物产品兽医卫生检疫、检验技术,包括水质量检验技术、动物产品检验技术和皮、毛消毒技术,出入境检疫、运输检疫或实验室检验工作,并提供本人的检验报告5份以上。
(5)掌握菌种保藏技术、细菌生物鉴定技术、细菌分离提纯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冻干技术、生产工艺技术。并提供本人的工作记录5份以上。
(6)掌握动物用药品(包括生物制品)的生产、检验技术。曾根据“生物药品制造检验规程”主持1—2个品种的生产、检验工作;提供本人在动物用药品质量检验报告5份以上。
(7)曾提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改进生产工艺的技术建议,并被主管部门认可采用,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业绩成果
担任助理兽医师技术职务期间,取得下列业绩之一:
1、作为技术骨干,使本县区域内动物疫病防治效果达到部或省颁布的控制标准;或取得经上一级主管部门认可的明显的防治效果。
2、按技术操作规程高质量地完成市场、动物产品检疫(检验)或口岸检疫工作,查出病畜禽、不合格产品,并及时处理,为国家挽回损失,提供经本人检验、检疫报告及处理报告五份以上。
3、作为技术骨干,指导一家中型以上兽药厂生产中的技术工作,所负责的药品质量达到国家GMP标准。
4、本人诊治当地常见动物疾病1000例以上,疗效达70%以上。
5、独立完成动物疫病诊断、疫病调查、疫情监测、监督、疫区(疫病)净化、免疫监测、防治效果、考核验收等工作;或独立承担的兽医卫生检疫、检验样品达到600份。
6、获得下列奖励之一:
(1)取得地、厅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2)取得县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第1完成人);
(3)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在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工作中,取得新增产值30万元以上,或在技术推广中获得新增产值50万元以上。
(4)本人研究的科技成果获得专利,并在兽医工作中运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者。
新增产值、经济效益和动物疾病防治效果的认定,由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组进行评估、核实认定。

第二十五条 兽医专业高级兽医师技术资格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1、有坚实系统的兽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较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在兽医专业的某一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和有独到的见解。全面掌握兽医专业的动物医学理论和临床技术。
兽医专业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动物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动物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畜牧学、生物统计、环境卫生、动物免疫学、病毒学、流行病学原理等。
兽医专业必备的临床知识:家畜临床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产科学、中兽医学、传染病学、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学、兽医卫生检验。
兽医专业需要了解的分支领域的专业理论:细菌分类学、生物药品制造、毒理学、麻醉学、实验流行病学、传染病实验室技术等。
2、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科技现状、发展趋势,并能将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新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了解本地区、本行业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具有开拓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3、熟悉本专业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熟悉掌握本专业的技术规范、技术规程和规章制度。
4、能独立完成科研、推广项目,有独立解决科研、生产和管理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对科研、推广项目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撰写技术报告、工作总结。能指导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兽医师的工作。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1、必备条件
(1)曾组织本专业一门学科研究、主持本专业省级技术项目,或者曾负责中型养殖场的兽医工作。
(2)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合作,解决过本专业关键性技术问题;或者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了县级规划的编写;或者有主持引进新的技术、新方法,并应用在本区域的兽医工作的经历。
(3)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兽医专业领域内计算机应用技术,或能组织开发兽医专业技术计算机管理软件。
(4)熟悉国家有关兽医工作的方针、政策,全面掌握有关的标准、规程、法律、法规,并能在工作中正确运用。
(5)曾对兽医师进行指导和培训,并审核过其承担的项目。
2、在担任兽医师技术职务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国家级科技项目的主要参加者,或省、部级科技项目的主持人,或2项以上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科技项目的主持人。
(2)主持或参加拟定国家或省级的行业发展规划、计划、技术规程、标准、办法、规范、实施细则。
(3)曾组织指导国家和省的重大疑难病的调查、诊断,获得结论并提出预防、控制方案。
(4)曾主持扑灭国家、省内的重大疫情,写出报告并提出预防、控制方案。
(5)曾主持拟定本地区(含县级)范围预防、控制、消灭动物疫病的规划、实验方案,并参与实施。
(6)曾主持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监测、免疫监测等项目工作并做出综合分析,提出各种疫病防治措施通过省级鉴定。
(7)曾就省级科技成果质量水平进行评价和鉴定。
(8)提出适合全省或本地区兽医工作的重要技术方案,被省、部级以上主管部门采纳,包括:预防国外疫病传入的技术方案,停止或决定使用某种疫苗、药品,某项技术、方法;或引进某项重要技术项目;停止或决定进出口某种动物、繁殖体、动物产品、疫苗、药品;拟定全国或省内控制消灭某种动物疫病的技术方案。
(9)临床诊疗技术有独到之处,曾应用临床诊疗技术、实验室诊断技术,确诊治疗疑难病、新发病,并提出有效预防方案,并得到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10)熟悉实用技术,掌握国内外实验室技术新进展,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改进、研制新的诊断(检测、监测)技术标准。
②曾对当地新发病、疑难病分离出病原或查出病因,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并得到同行专家认可。
(11)提出改进本区域兽医卫生措施,保证动物产品及兽医卫生质量的主要技术方案或改进动物产品检验程序、方法,在实践中有明显效果,得到省级同行专家认可或纳入国家规程。
(12)曾主持2种以上药品生产、监察技术工作或开发2种以上新产品、新剂型。
(13)曾主持县以上或中型生产单位兽医卫生检疫、口岸检疫技术操作的全过程。
(三)业绩成果
在担任兽医师技术职务期间,业绩突出,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获得以下成果之一:
1、作为主要技术决策者和主要完成者,取得本县(场)境内3种以上疫病、地区境内2种以上疫病、省境内1种以上疫病三年以上再未发现新的疫情,并能提供本人工作的实验室检查依据;
2、作为主要技术骨干,本人负责区域内主要畜禽病死亡率明显下降,或在本人负责的工作范围内,对2种以上疑难病、危害严重的疫病及时确诊,采取了果断措施,取得明显效果,并得到省、部级主管部门认可。
3、在兽医技术工作中,本人对所负责区域内的工作有重大改进或新的创造,经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公认提高了动物防疫、动物产品检验、药品生产监察的效果或质量。
4、本人医术高明,诊疗病例1000例以上,准确诊断率达90%以上,受到厅级业务主管部门表彰;或经省级鉴定在保护重点畜禽、国家稀有、珍奇动物工作中效果显著。
5、在改进或提高动物疫病诊断或疫病调查、疫情监测、检疫检验、疫区净化、免疫监测等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其技术或成果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先进水平。
6、本人主持推广的科技成果或先进技术,获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经省、部级鉴定或认可。
7、获省部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授予的业务工作奖励2次以上。
8、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转化奖、或部级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9、取得地厅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10、取得县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以上成果及相当奖励项目(第1完成人);
11、作为技术负责人,在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工作中,取得新增产值50万元以上,或在技术推广中获得新增产值100万元以上。
新增产值、经济效益和动物疾病防治效果的认定,由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组进行评估、核实认定。